AI漫剧火了!年轻人都在看,它凭什么成了短剧后的新风口?

各位朋友们,上半年虽然短剧火得一塌糊涂,但你有没有发现,AI漫剧悄悄抢了年轻人的时间?业内人士预测---到2026年,漫剧市场可能会达到150~200亿,潜力相当大,跟着《商业分析家》一起来扒一扒!
谁在看漫剧?
说到观众,18~25岁的年轻二次元人群是主力军,但30~40岁男性甚至40岁以上的男性也有在关注,大概占了20%左右!
整体来看,男性略多于女性,而且大家越来越喜欢看动起来的画面,传统文字网文慢慢被边缘化。

漫剧都在哪看? 平台方面,抖音是绝对主战场,快手、B站、爱奇艺、百度等其他平台只占小部分。每月上线的漫剧在抖音就有约1400部,相比年初增长了十几倍,可见市场扩张很快!
抖音:绝对主阵地
快手/B站/爱奇艺等:小部分玩家
每月上线漫剧 抖音约1400部,比年初增长十几倍

重点来啦:也就是说~想火,抖音是必争之地!
漫剧怎么做?
制作流程其实很高效,比传统番剧轻松多了:
剧本:原创或者IP改编
分镜:把文字剧本变成画面
资产生成:AI生成角色、场景、道具
视频合成:加配音、配乐、二次创作
发行投放:国内抖音为主,海外同步发

20天搞定一部漫剧,5~7人就够,全程靠AI+高效分工,比传统番剧快太多了!
用什么AI工具?
目前AI漫剧制作领域涌现了多款高效工具:
① 巨推管家AI动漫视频生成器
优势:内置丰富模板库,支持自定义角色/场景/动作,智能优化画质与流畅度,适合专业级创作
适用场景:系列动画、高精度漫剧制作
② Moki(美图奇想智能大模型)
优势:AI脚本生成、智能分镜调整、自动配乐字幕,5分钟快速成片,适合零基础用户
适用场景:短视频、解说类漫剧
③ 巨日禄AI
优势:百种画风切换、角色一致性稳定,成本低至700元/分钟,15人团队3天可完成一部漫剧
适用场景:小说推文、连续剧情制作
进阶工具如下:
Animaker:海外平台,预设动画元素丰富,支持团队协作,但本地化较弱
Vidoon:中文语境优化佳,语音合成适配汉语,客服响应快
即梦AI:保持角色一致性,提供保姆级教程,适合长剧情连贯性需求
效率对比:
传统周期:2年(10集)→ AI辅助:6个月以内
成本:AI工具可降低人力成本70%以上,部分工具综合成本低于传统制作的1/10
总的来说:差别不大,主要在画质细节;国内工具更新快,新功能几乎同步;平台有早期扶持政策(快手、B站),抖音现在扶持少了!
漫剧能赚钱吗?
答案是:能,而且模式清晰!
漫剧的收入主要靠三条腿走路:
广告变现
用户通过短视频、公众号、各大平台观看内容,广告就是主要收入来源
APP付费/充值
用户在APP里付费或者充值看漫剧,占比大概30~40%,是收入的重要补充
IP版权保底
通过和IP方的合作或者购买版权获得的保底收入,几乎是纯利润,风险低又稳定
海外市场方面:
北美:用户付费高,但获客成本也很贵
东南亚:获客成本低,但付费水平也低
当前策略:东南亚作为主战场稳步发展,同时通过社交媒体(YouTube、TikTok、Facebook、Instagram)积累粉丝和流量
结论很清楚:漫剧不仅有流量红利,而且收入模式多元,只要内容抓得住年轻人的眼球,赚钱是完全可行的。
产业链谁在玩?
IP方:阅文,提供热门IP
工具方:触手AI,给你AI制作工具
制作方:部分公司自己做内容
发行方:花生油等,负责投放和商业化
虽然每家切入点不同,但最终趋势是全链路自闭环:从IP到制作再到投放,一条龙搞定,效率最高!
网文怎么办?
随着漫剧崛起,传统网文的日子确实有点紧张了。用户已经越来越喜欢看动起来的画面,文字阅读的吸引力在下降。
对付费网文的影响不大,核心粉丝还是会继续花钱看
但对免费或者小IP的网文来说,可能会被分流,读者注意力被漫剧吸走
好消息是,大厂开始入局,比如阅文、爱奇艺等,意味着市场格局不会被单个平台垄断,生态更健康,也给小厂和创作者留出了一定空间!
简单来说,网文还在,但想要成长或维持用户,内容必须更有视觉感、更抓眼球,跟漫剧抢人注意力已经成为必须考虑的事情。
OK总结一下

市场规模:2026年预计150~200亿
核心用户:18~25岁二次元年轻人
制作效率:20天/部,成本10~15万
平台:抖音为主,快手/B站等为辅
红利期:至少一年,大厂纷纷入局
AI漫剧是短剧后的新风口,谁能快速生产、谁能抓住年轻人注意力,谁就能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