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区播报

牢记嘱托育硕果 科技赋能促增收——天水花牛苹果成为乡村振兴“金名片”

2025-09-08 11:22 来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 张文都 张莉莉

金秋时节,天水市麦积区南山万亩苹果基地硕果盈枝,红艳艳的果实压弯了树梢。新修的柏油盘山路蜿蜒山间,果农们正忙碌而喜悦地采摘“致富果”。通过手机客户端远程操控灌溉和施肥,数字化管理让苹果种植更加轻松高效。

2024年9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天水市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考察,走进果林向现场的果农、农技人员等详细询问花牛苹果品质特色、种植技术、市场销路等,并同乡亲们亲切交流。习近平总书记说,乡村振兴要靠产业,各地要各展其长,走适合自己的振兴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乡亲们再接再厉,把苹果产业做得更大更强,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和重要指示为当地苹果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一年来,天水市麦积区持续推进科技兴果,强化品牌建设,小小苹果已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金名片”。

果农生活新变化——从“靠经验”到“靠技术”

9月1日下午,天水市麦积区新民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内,武双泉、奚义军等果农正在一起核对2024年度苹果销售的最后一笔账目。

回想起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情景,武双泉仍激动地说:“总书记很和蔼,从家庭情况到种植技术问得很细。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总书记当时摘下一个苹果笑着说,‘天水不仅有麻辣烫,还有花牛苹果。’总书记的认可和关怀,让我和乡亲们备受鼓舞,现在我们的种植更精细了,苹果品质上去了,收入更高了。”

2024年,武双泉的苹果园纯收入达到28万元。从最初流转26亩地,到如今成为致富带头人,他的经历是麦积区苹果产业发展的缩影。“以前靠经验,现在靠技术。”武双泉笑着说,“现在家家户户有车有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打开手机就能浇水、查虫情,再不用顶着大太阳在地里来回跑了!”46岁的奚义军是返乡创业的“技术流”果农。2006年,他结束了在兰州的打工生活,回到家乡承包37亩地种植苹果,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效益最好的年份,他的苹果卖了70万元,这几年收入也不错。今年用上远程灌溉、智能监测系统后,果园管理变得愈发轻松高效。

他现场演示手机上的智慧农业平台,实时显示着土壤湿度、病虫害数据:“总书记关心我们务果辛不辛苦,要是再次见到总书记,我想说的是,现在务果有科技,越来越轻松,返乡创业,真是选对路了!”

这片15万亩的花牛苹果基地,覆盖了麦积区花牛、马跑泉、甘泉3个镇25个村,是全国最大的元帅系苹果生产基地。近年来,当地整合1.7亿元资金,修建了360公里产业路、建设了6处提灌工程,还培育了120家果品经营主体,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果农不愁种、不愁卖。如今,基地苹果年产量达22万吨,总产值6亿元,带动4.13万农户增收,人均苹果纯收入超过8700元。

产业升级新面貌——科技赋能品种改良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后,天水市麦积区苹果产业步入提质增效快车道。

“总书记的嘱托是我们最大的底气。”天水市麦积区新民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负责人武正全介绍,今年基地新安装了迷雾系统、虫情监测仪、生物诱虫灯和土壤检测系统,实现手机端24小时监测土壤微量元素,精准施肥既节本又提质。配套冷库也正在进行智能化改造,进一步增强仓储保鲜能力。

为提升品牌公信力,基地实施全程溯源系统,消费者通过扫码即可查看苹果从开花到采摘的全过程,真正实现“放心果”透明生产。

花牛苹果育种已有70年历史。1956年,原天水县廿铺公社花牛寨大队(今天水市麦积区花牛镇花牛村)从辽宁省熊岳镇引进红元帅、金冠、国光等10个苹果品种,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10个苗木品种都栽培成功,其中红元帅苹果以色、形、味俱佳而冠压群芳。1965年秋,花牛寨生产大队社员们将苹果寄给毛主席并获称赞,同年该品种首次运至香港试销,因包装箱标注“花牛”二字而得名“花牛苹果”,还被香港报纸评价品质超过美国蛇果。2000年以来,天水市持续开展品种选育,先后推出天汪1号、新红星、俄矮2号等五代优良品种。

“我们牢记总书记‘加强品种保护和培育’的指示,目前第六代品种已开始推广,未来3至5年将着力培育果形高桩、色度黑红、丰产耐储的新优品系。”麦积区果业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钱永波说。

品牌市场新突破——“甘味”精品香飘海外

如今,甘肃花牛苹果已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销售比例约为4∶6。线下,其产品进驻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多地高端超市;线上,则覆盖全国各类消费群体。

“总书记考察之后,花牛苹果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去年冬季,花牛苹果批发价为每公斤12元至14元,今年价格预计还将稳步上涨。”武正全说。

麦积区果业发展中心主任高永新介绍,麦积区苹果种植涉及6万户28万人,农民人均果品纯收入达3940元,占可支配收入的31.5%。在天水市范围内,花牛苹果从业者达49.26万人,该产业一产产值占全市农业一产总值的19.26%。近三年,花牛苹果鲜果及加工品年出口额约5亿元,已成为支撑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近年来,甘肃省积极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持续拓展建设“牛羊菜果薯药粮种”八大产业集群。2024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位居全国第二和第三,现代寒旱农业的特色优势持续释放,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全省苹果种植面积达384.7万亩,位居全国第二;产量538.9万吨,位列全国第三。其中,“静宁苹果”“庆阳苹果”“花牛苹果”均入选2025中国区域品牌百强。目前,“甘味”农产品在全国的授权门店达98家,海外仓储已覆盖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今年上半年销售额达154亿元,同比增长13.3%。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