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有“门” 技能有“证” 生活有“底”——玉门乡村振兴暖了百姓心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莉莉 通讯员 韩璇
今年以来,玉门市锚定“增收有渠道、技能有提升、生活有保障、权益有维护”的民生目标,以就业帮扶为牵引、以技能赋能为支撑、以民生兜底为底线,推出一系列靶向精准的务实举措,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让群众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收获了稳稳的幸福。
就业帮扶让增收路越走越宽
“以前找工作到处跑,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参加招聘会,还能去企业实地看看,心里踏实多了。”刚通过“春风行动”找到工作的何文超笑着说。为了让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力就业意愿精准对接,玉门市线上线下齐发力,上半年开展“抖音招工”“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32场次,提供2700个岗位,帮助3697名脱贫劳动力顺利找到工作。
同时,玉门市还组织570余名务工人员走进玉门市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甘肃凯盛大明光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沉浸式感受生产环境、薪资待遇。“亲眼看到车间情况,比听别人说一百遍都管用。”参与观摩的张平说。这种“零距离”招聘模式,成功为园区企业招到917名员工。
技能赋能让农民变身“技术达人”
“以前只会种地,现在学会了无人机操作,不仅好找工作,工资还高。”参加完无人机操作培训的严平兴奋地说。玉门市坚持“以训促业、以技赋能”,创新“培训+岗位推介+跟踪服务”闭环模式。工作人员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访谈、数据分析,摸清企业岗位缺口,量身定制“理论+实操+认证”培训方案,并为学员提供“一对一”就业指导,让培训和就业“无缝衔接”。
此外,玉门市开展兰州牛肉拉面、挖掘机驾驶、电工、无人机操作等特色培训,1023名农民通过培训掌握新技能。随后举办的6场专场招聘会,提供了2025个精准匹配的岗位,培训后就业率超过65%。
民生保障让幸福底色更浓厚
“养老金又涨了。现在每月能领208元,生活更有保障了。”68岁的刘大爷拿着养老金领取凭证,脸上满是笑容。2025年,玉门市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03元,65岁以上老人更是提高到208元。
为了让更多人享受到社保福利,玉门市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工作人员走进乡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政策,手把手指导参保。“以前不知道新业态也能参保,多亏工作人员上门讲解,现在我也有了社保,心里特别踏实。”新业态从业者小周说。截至目前,全市9.24万人参加养老保险,2.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95%,较去年增长0.12个百分点,一张坚实的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
权益维护让劳动者安心工作
“没想到拖欠的工资这么快就追回来了,太感谢你们了。”农民工牟先生激动地说。为了守护劳动者的“钱袋子”,玉门市发挥市根治欠薪专责组办公室作用,建立“协同联动、会商研判、预警监测、应急处置、联合惩戒”五项机制,通过案件“双交双办”,实现欠薪线索“一处受理、快速分流、一体执法、吹哨联办”。
截至目前,玉门市已办结国家、省欠薪线索平台反馈线索778件,书记信箱、领导留言板等平台线索91件,12345热线及来电来访线索594件,为1134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1396.9万元。
从求职者脸上的安心笑容,到老年人手中的养老金凭证,再到务工者追回欠薪后的踏实神情,一个个鲜活的瞬间,串联起玉门市乡村振兴的民生温度。玉门市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用更精准的服务、更务实的行动,让乡村振兴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