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武都区年家村:美丽乡村新图景 幸福生活入画来
年家村:美丽乡村新图景 幸福生活入画来
陇南日报通讯员 焦小菊 李剑超
立秋之后,漫步在武都区角弓镇年家村,白墙黛瓦的农舍与青山相映成趣,整洁的巷道如脉络般串联起村落,文化广场上欢歌笑语不绝于耳……一幅“景美业旺、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新图景徐徐铺展。
走进年家村,映入眼帘的是平整道路通组达户,雨污分流暗管潜行,杂物角变身口袋花园,太阳能路灯点亮夜色。“家在绿中、人在景中”,是年家村最亮眼的注脚。
“马路变宽变平整了,环境越来越好,尤其是污水管网接到我们每家每户后,废水不再乱倒,蚊虫少了,夜里都能开着窗睡觉。”谈起村里这几年的变化,村民罗红财满眼笑意。
变化的密码,藏在“三清三拆三整治”的锤声与铲影里。乱堆的柴垛清走了,腾出空地建口袋花园;破猪圈、烂厕所拆除了,原地种下新植物;残墙断壁被粉刷一新,手绘的农耕图讲述着四季更迭。镇村干部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一把扫帚、一把铁锹,扫出了“全国文明村”的底气,也铲出了乡村振兴的锐气。
“面子”美了,“里子”更要实。年家村是武都区的西大门,也是油橄榄最佳适生区,却长期受困于“路不通、水不到、卖不出”。近年来,借美丽乡村建设东风,角弓镇将这些痛点逐个击破。
“今年以来,我们重点推进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实施道路硬化、污水管网铺设及油橄榄产业灌溉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群众行路难、排水难、灌溉难问题,改善村容村貌,补齐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短板,提升配套水平,切实增加群众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角弓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魏丽君介绍。
硬件升级,软件紧跟。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串珠成链,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新修订的村规民约把红白喜事“瘦身”写进条款,红白理事会现场监督,厚养薄葬、婚事新办成了新风尚;每年的“文明户”评选,让榜样立在村口、亮在心头。文明新风与产业新风交织,吹皱一池乡韵,也吹开群众笑容。
如今,行走在年家村,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果、冬看雪,四季皆有客来;老宅变民宿、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处处皆成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蓝图,正在角弓镇的青山绿水中徐徐落地,化作触手可及的幸福日常。
夜幕降临,太阳能路灯亮起,银河倾泻而下,黛瓦白墙与点点灯火交相辉映,勾勒出乡村振兴最动人的剪影——这里是年家村,一幅正在生长的画卷;这里的每一天,都在刷新幸福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