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自信进取的松弛感(金台随笔)
这两年,“松弛感”成为一个热词,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进入公众视野的一些人物,比如铸就大国重器的科学家、拿下奥运金牌的运动员、创造票房纪录的导演、引领创新的企业家等,常给人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另一方面,工作生活节奏快,越是忙碌,松弛感就越显得稀缺。
实际上,放松容易,难的是遇事时拥有收放自如、一切尽在掌握的从容,难的是奋斗中保持宠辱不惊、宁静致远的心态。这种松弛感,从何而来?
源于千锤百炼的自我磨砺。
松弛不是松垮、废弛,而是抵达炉火纯青阶段后的游刃有余。很多人对九三阅兵中顺利完成运油—20A飞行任务的女机长谭红梅印象深刻。镜头前的她气定神闲、泰然自若,背后却有十分艰辛的付出:参与改装新机型训练,在飞行模拟器上一飞就是4小时起步,下来后浑身湿透;训练完还要继续完成大量理论学习……
真正的松弛感表演不了、假装不来。千磨万击的砥砺、精益求精的锻造,才换来挥洒自如、风轻云淡。当流汗成为习惯,当努力成为肌肉记忆,松弛感往往不请自来。
源于从“蓄力”到“发力”的主动进取。
羽毛球爱好者有这样的经验:击球前身体越放松、越舒展,击球瞬间越有力。松弛并不意味着不发力,而是要在放松中蓄力,以便在关键时刻把力量汇聚于一点集中爆发。表面看起来不修边幅的导演饺子,经历沉寂、潜心打磨,终在国产动画电影产业链更完善、市场更成熟的时刻,创造纪录、一鸣惊人。中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从1G空白、2G跟随,到3G突破、4G同步,再到5G领跑,一步一个脚印耐心攻关,最终实现后来居上、一马当先。
无论个人还是企业,该慢慢积累、缓缓蓄力的时候要沉得下去,该密集发力、集中突破的时候要紧得起来。有张有弛、稳步前行,是成长智慧,亦是发展壮大之道。
源于一颗不迷不惑的平常心。
倘若总是急功近利、患得患失,就不可能拥有松弛感。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常显得轻松、豁达。当被问及为何主动关闭一些还在营利的店铺,他坦言“不符合企业的发展理念,那我们宁愿把店关了”。不贪图短期利益,看长远、算大账,是胖东来赢得市场尊重、用户青睐的秘诀之一。
胸怀平常之心,正确看待得与失、输与赢,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心态坦然了,行动自会沉着持重。
跳出个人心绪,看向国民心态,同样能发现一种“中国式松弛”。海外留学生在毕业典礼上大方穿着民族服饰,邻居大妈向外国游客热情介绍起自己的家乡,观众坦然面对奥运会等国际赛场上的输与赢……新时代中国人,不仅能够“平视世界”,而且善于以开放、奋进的姿态展现自己,以友好、包容的态度对待他人。这背后是强大的中国制造点燃的民族自豪,是捷报频频的科技创新托举的民族自强,是日益扩大影响的中华文明激发的民族自信。
松弛,从来不只是“面子”表现,更是“里子”积淀。涵养自信进取的松弛感,继续拼搏、不懈奋斗,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国家进步,自会天天向上、自能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