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说话”遗产“生金”资源“灵动” 2025年兰州文旅融合发展成果丰硕
让文物“说话”遗产“生金”资源“灵动”
2025年兰州文旅融合发展成果丰硕
“兰小五”系列文创惊喜不断
作为甘肃的省会城市,黄河穿城而过的兰州承载着“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核心区”的使命。今年以来,兰州紧扣“先发力、带好头”要求,将文旅融合作为提升城市能级、促进乡村振兴、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关键路径,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
赏金城文物感受古老文明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全市累计接待游客663.8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40.07亿元。携程2025国庆中秋双节旅游报告显示,兰州整体订单量同比增长12%,高出西北省会平均5个百分点,外地游客在兰州平均停留2.0晚,同比提升0.3晚。
兰州的根脉在黄河。从中山桥的钢铁脊梁到白塔山的层峦叠翠,从黄河母亲的雕塑到水车博览园的古老农耕智慧,黄河文化在这里积淀了2000余年。如何让“静态”的文化资源“活”起来?如今,兰州给出了清晰的答案:文化赋能,科技“点金”,让文物“说话”、遗产“生金”。
兰州市博物馆地处市中心繁华地段,依明代白衣寺旧址而建,作为文物陈列展览之地,它本身也是文物。馆区内,有一条由馆内明清建筑组成的中轴线,沿中轴线看兰州明清古建筑,沿中轴线游览博物馆,依次为清代江西会馆铁柱宫享殿、明代白衣寺大殿和白衣寺塔。
这些古建筑中,高耸而挺拔的“白衣寺塔”最引人注目,塔高25.7米,为汉藏复合式实心砖塔。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见证了兰州城明清数百年间的历史变迁。
兰州市博物馆收藏的文物珍贵而独特,展线设计与布局精致紧凑,现拥有馆藏文物12720件,所藏文物品类齐全,按质地可分为陶、瓷、金属、石、玉、纸质等。其中较有特色的是以马家窑文化为主的彩陶,明清甘肃地方名人书画以及白衣寺塔藏文物。其中,伏龙坪出土的东汉墨迹纸为东汉蔡伦纸的实物证据,同时也是中国书法史“隶变”重要时期的佐证。
各展厅设有印章打卡区与互动感受区,以及肃王文物、古建筑、古代书法绘画等馆藏重要文物的解读体验等活动。市博物馆副馆长郑炜说:“在这里,每一位走进博物馆的观众都可以轻松地与历史亲密接触,感受古老文明的韵味。”
“文创+”让文化遗产变成新经济
兰州的非遗资源同样璀璨:太平鼓震响千年,刻葫芦巧夺天工,牛肉拉面制作技艺传承久远……如何让这些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变成“新经济”?兰州以“文创+”为突破口递交了精彩答案。
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兰州文创产业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我市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推出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系列文创,让古老的文物和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日前,“2025年兰州市文创设计大赛决赛”的成功举办,更是将兰州文创发展推向了新高度,大赛以“金城造物·兰州有礼”为主题,共征集到全国181件作品参赛。这些作品题材广泛,从古老的彩陶纹样、黄河水车到现代的都市风貌、市井生活,设计品类繁多,包括文具、家居、潮玩、数字艺术等,充分展现了兰州作为黄河之都、丝路重镇的多元文化魅力。
“参加这次大赛让我深刻体会到,文创设计不是简单的元素堆砌,而是要找到文化与生活的连接点。”获奖选手表示,未来将更专注于从历史文化、景区景点和日常细节中汲取灵感,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当千年丝路的驼铃遇见当代设计的锋芒,当非遗匠人的巧手碰撞现代美学的灵感,一座座文化地标在黄河畔拔地而起,一件件文创精品从陇原大地走向世界。
跨界融合解锁“文旅+”新玩法
如今兰州的文旅业态,早已跳出“看景拍照”的传统模式,向“文旅+体育”“文旅+教育”“文旅+工业”等多元方向延伸。
今年以来,一场场精彩纷呈的体育赛事在兰州轮番上演,点燃了城市热情,更以“体育+”为纽带,串联起文化、旅游、商贸等多元业态,让“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新风尚。当4万跑者的脚步踏响黄河之滨,当万名球迷的呐喊响彻职业赛场——兰州,这座深植着厚重历史的城市,正被体育注入全新的青春活力。兰州通过一系列高规格赛事的成功举办和职业体育的启航,不仅点燃了市民的激情,更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赛道上实现了精彩的“加速跑”。
此外,作为丝绸之路重镇的兰州,也成为众多研学团队开启丝路之旅、探寻河西走廊的起终点,为众多学子开启了“文旅+教育”的精彩历程。游走丹霞,体验大西北的雄壮与瑰丽;触摸黄河水,感受大西北的柔情与奔放;漫步博物馆,触摸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品尝美食,用味蕾体验“舌尖上的金城”……丰富多彩的行程,让来到兰州研学的孩子们沉浸式地感受到了金城魅力。
近年来,兰州市逐渐加大对工业遗存的保护利用,“文旅+工业”成为不少游客的选择。首座工业遗址公园“中车·拾光公园”依托原兰州机车厂柴油机分厂厂区原有的轨道、桁架、烟囱及生产设备零部件,进行艺术化加工和展示;兰州交通大学内设火车主题公园,收藏展示退役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兰州油泵油嘴厂、兰州佛慈制药厂将原厂区建筑改造更新为文化创意园区。这些既接地气、又具人气的城市工业遗存景观,让工业遗存变得有“温度”,吸引众多游客感受古老金城的工业风采。
从敦煌的《又见敦煌》到兰州的《大梦敦煌》,从嘉峪关的“长城夜游”到兰州的“夜游黄河”,甘肃文旅融合的画卷丹青溢彩。而兰州,也正以“黄河之滨也很美”的自信与底气,书写着文旅深度融合的“兰州篇章”。
首席记者 李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