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州新闻

甘肃临洮:村民议事“议”出发展新路

2025-11-19 09:48
原标题:村民议事“议”出发展新路

临洮县漫洼乡老地沟村,一个海拔2348米的干旱山村。全村3778亩耕地中,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半数。

长期以来,受制于水利设施薄弱、灌溉条件不足,当地的马铃薯产业“靠天吃饭”,产量和效益始终在低水平徘徊。

今年,为破解这一发展瓶颈,老地沟村立足资源禀赋,通过“村民议事”机制,成功推动“引水上山”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落地生根。

项目的成功,关键在于“村民议事”机制的深度运用。在项目规划初期,村“两委”多次召开议事会,将项目的必要性、设计的科学性向群众讲深讲透。同时,也不回避施工可能带来的扬尘、占道占地等现实问题。

村民的疑虑被一一摆上台面:“项目占地吗,影响正常农作怎么办?”“水费怎么算,后期坏了谁维修?”“水源能保证吗,真能增产吗?”……这些尖锐的提问不再是“挑刺儿”,而是被当作宝贵的意见充分吸纳,并融入项目前期设计。

通过坦诚沟通,群众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真正展现了“主人翁”精神,干群关系在“有事好商量”的氛围中愈发融洽。

在项目实施与后续管理中,议事会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围绕水费收缴、工程管护等核心议题,村里持续倾听民意、汇集民智,不断优化管理方案。这座干群“连心桥”被夯得更实、建得更牢,全面营造了“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的良好局面。

今年10月,总投资922万元的“引水上山”工程正式建成投用。项目铺设滴灌带55.86万米,精准覆盖1000亩核心马铃薯种植区。

老地沟村驻村工作队队员郭经纬介绍,今年,全村种植马铃薯2100亩,收获1000万斤马铃薯。据测算,该工程将使灌溉用水节约近70%,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近30%。预计明年,项目区马铃薯亩均产量将突破7000斤,较以往增产3000斤以上,亩均直接增收可达1000元以上,真正实现了“旱地变良田、产量翻一番”的预期目标。

实实在在的效益,让村民们喜上眉梢,话匣子也一下子打开了。

村民赵学智看着自家地里个头匀称的洋芋,高兴地算起了账:“今年收成好,比以前多挣了2000多块!这滴灌就是好,水肥直接送到根上,省力又省心。”

种了一辈子地的老把式张海军,起初对项目有些顾虑,现在却成了最积极的宣传员:“我之前还担心项目效果不好,现在看来是鼠目寸光啦!这水一上,产量翻番,这事儿办到了咱们心坎上!”

曾经对水费和后期维护提出疑问的村民李海雄,如今也彻底放了心:“我之前就担心水费贵、坏了没人管。现在村里定了规矩,水费按方算,公道透明;还有专门的管护队,小毛病马上就修。这事儿办得敞亮,我们心里有底,敢放心大胆地干了!”

老地沟村党支部书记史天维深有感触地说:“充分尊重民意、激发民智,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路径。”如今,这一机制已成为常态。从人居环境整治到高原夏菜种植,今年,老地沟村已通过村民议事会成功解决了群众出行难、增产增收慢等15个急难愁盼问题,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引水上山”工程是临洮县近年来重点推进的水利项目之一。近四年间,全县已累计投入超1亿元,实施此类工程2万余亩,为山区发展马铃薯、高原夏菜等特色农业注入了强劲动能。(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