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结账“秒报销”,买药更省心
结账“秒报销”,买药更省心
记者 陈刚 李发华
“您这盒降压药是甲类医保药,统筹直接报销65%,个人只需要付32块钱。”11月12日,清晨的阳光透过市区一家德生堂药店的玻璃窗,药店负责人苏秀文拿着结算单,耐心地跟退休职工曹文生讲解着。曹文生接过药盒和小票,脸上满是笑意:“以前买这药得花近百块,现在经医保报销后,自己只需结算一小部分费用,长期吃药的负担一下就轻了!”
这样温暖的场景,如今在我市82家医保门诊共济定点零售药店每天都在上演。随着医保统筹报销政策的深入实施,“明明白白买药,实实在在省钱”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变成了市民触手可及的福利。
今年已年过六旬的曹文生患有高血压多年,每天都离不开降压药。“以前总担心长期吃药开销大,有时候会想着能不能少买一盒凑合用。”曹文生说,自从医保统筹政策在药店落地后,他的顾虑彻底打消了。如今每次去药店购药,医保系统会自动识别药品分类,结算时直接完成报销,自己只需要支付个人承担部分,“小票上用药明细、报销比例、自付金额写得清清楚楚,心里特别踏实。”
在这家德生堂药店,记者看到货架上的每一种药品都贴着显眼的标价签,上面除了价格,还清楚地标注着“甲类医保”“乙类医保”的字样。“药店的医保系统会自动识别药品的甲乙类分类,按照政策标准自动完成报销结算,像常用的阿莫西林属于甲类用药,职工医保能报销65%;还有些慢性病常用药,报销比例更高。”苏秀文介绍,每天都有不少老熟人前来买药,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报销比例,只要有疑问,店员们都会耐心讲解,保证大家买得明白、花得放心。
这实惠的背后,是我市严格执行国家医保政策的坚实支撑。市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科科长刘春玉介绍,全市统一执行《2024年国家药品目录》,收载西药和中成药3159种,其中甲类药品639种,乙类药品2520种。“这些药能纳入医保,都是综合考虑了老百姓的健康需求和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就是要让大家用得起药、看得起病。”
统筹基金就像一个“共同保障池”,由财政、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形成,核心是实现“风险共担、互助共济”。刘春玉解释,统筹支付是医保直接报销的部分,无需个人垫付,且医保目录内药品实行分类管理,支付比例严格遵循“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原则。其中,使用“甲类目录”药品的费用按对应医保政策直接支付;使用“乙类目录”药品的费用,需先由个人自付一定比例——职工医保个人自付5%、城乡居民医保个人自付20%,剩余部分再按政策支付。
具体报销标准方面,职工医保定点零售药店门诊共济用药统筹基金报销比例达65%,门诊慢特病用药按病种分70%、80%两档报销,双通道管理的谈判药品报销比例为80%;居民医保门诊慢特病用药同样按病种分为70%、80%两档报销,双通道管理的谈判药品报销比例为70%,全方位覆盖不同参保人群的用药需求。
为了让市民购药报销更便捷,我市还开通了多种查询渠道。市民线下可通过药店门口悬挂的“定点零售药店”标识判断是否能报销,线上则可通过“金昌医保”微信公众号、“爱永昌”APP和金川区政务网查询82家医保门诊共济定点零售药店的详细信息。若对报销金额有疑问或遇到药店违规操作,还可拨打0935-5831111等投诉咨询电话,维护自身权益。
“医保政策的初衷就是‘保基本’、保生存、保大病、保大多数参保人。”刘春玉说,我市始终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让医保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既减轻群众负担,又确保医保基金健康可持续运行。如今,在政策保障和药店的积极配合下,越来越多的市民像曹文生一样,感受到了医保统筹带来的实惠,买药不再纠结价格,生活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