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护航与市场驱动双轮发力,微短剧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近年来,微短剧行业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政策扶持与市场自发调整的双重作用下,告别野蛮生长,进入“提质增效、守正创新”的发展新时期。根据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要求,行业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 的原则,以“微而不弱、短而不浅、剧有品质”为导向,推动微短剧从流量产品向主流文化形态跃迁。大批广电主流媒体顺势入局,凭借价值引领、融合传播、技术赋能的核心优势,构建起精品化、主流化、多元化的行业新格局,让“有意义”的内容收获“大流量”的传播实效。

内容创作守正创新,树立精品化发展标杆
主流媒体以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核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表达相结合,打造了一批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标杆作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作为行业引领者,构建“原创引领+平台汇聚+活动赋能”三维发展布局,推出超过50部精品微短剧,其中AI全流程制作的《中国神话》及续篇《美猴王》,以技术创新重构经典叙事,为传统文化IP开发提供新范式;《狮城山海》在CCTV8播出期间创下每集平均收视率1.233%、首播收视人次4.55亿的CVB微短剧收视纪录,成为品质标杆。
地方广电机构立足地域特色,推出多部现象级作品:北京广电《西城无小事》以“接诉即办”真实案例为蓝本,诠释城市治理理念,播放量突破3.1亿;河南广电《我在基层当“诸葛”》系列以轻喜剧形式解读基层治理政策,成为政策宣传的“影像说明书”;总台联合深圳打造的《奇迹》,以千万级投资、实力派演员阵容,成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精品力作,被业内称为 “短剧天花板”。福建地区的创作实践同样亮眼,由福建省纪委监委宣传部、福建广电网络集团联合出品的《宋慈的神秘外援竟是我》,创新采用悬疑探案形式,让现代纪检干部与法医学鼻祖宋慈展开 “跨时空对话”,并融入建盏烧制技艺等非遗元素,在抖音、腾讯等多平台同步播出,实现廉洁文化的年轻化传播。这些作品共同践行了总局“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的创作要求,实现了社会效益与传播效果的统一。

题材多元拓展,“微短剧+”模式激活叙事新可能
主流媒体围绕重大主题、重要节点深化选题规划,形成现实主义、家国情怀、文化传承三大核心题材矩阵。2025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贝家花园的秘密》、浙江卫视《燎原之重回1938》等作品,以小切口展现大历史,用艺术化表达激活红色记忆,让厚重题材焕发时代活力。
在“微短剧+”融合创作计划推动下,行业探索出文旅、非遗、法治等多元融合模式:央视频发起“中国非遗微短剧创作季”,推出《釉色伊人》《舞动敦煌》等多语种作品,以青花瓷、敦煌舞蹈等文化符号讲好中国故事;浙江卫视《南辕北辙的我们》、黄山文旅定制剧《梦笔不能停》等,通过“微短剧+文旅”模式实现城市形象与文化传播双赢;济南广电《疯狂职界:笑不停办公室》以幽默剧情解读民生政策,大庆广电《我是村长吴仁荻》聚焦乡村振兴,让现实主义题材成为“破圈”传播的主力军。
作为海丝文化核心区,福建依托政策支持构建“微短剧+文旅/非遗”特色矩阵。福建省广电局、文旅厅联合发布专项通知,设立创作专项资金,推动全省20部重点选题项目落地,其中泉州以8部入选作品位居各地市首位。泉州文旅美食剧《宴遇簪花缘》以蟳埔女簪花习俗为线索,将闽南美食与非遗传承融入剧情,由省市区三级文旅、广电部门联合指导拍摄,成为“世界美食之都”名片的生动载体。此外,泉州《今生簪花 世世漂亮》《畬韵流光之凤求凰》等作品,分别聚焦簪花文化、畲族非遗,通过细腻叙事让地方文化遗产走进大众视野,践行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的创作理念。
产业生态协同升级,技术赋能构建新质生产力
主流媒体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加速行业战略布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微短剧里看中国”生态合作计划,央视频开设专题页汇聚近 200 部精品剧集;湖南广电成立微创新中心,构建“风芒+大芒+节目带+出海”全链路生态;上海广电启动“中国微短剧品质东方计划”,北京广电集中打造12部重点作品,江苏广电、浙江卫视分别推出“潮计划”“生态共生计划”,形成全国性产业协同网络。
技术创新成为产业升级核心引擎,AI、XR 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入生产全流程:总台《中国神话》实现AI全流程制作,济南广电《海右名士》运用XR虚拟拍摄技术构建穿越时空的影像世界;广电总局通过政策支持鼓励技术创新,对新业态实行“规划备案材料后补”等灵活管理机制,为行业技术迭代营造包容环境。

传播效能全面提升,文化出海开辟新通道
收视数据印证行业发展活力:2025年上半年,全国26个卫视频道共播出75部微短剧,首播剧63部,同比增长52部;累计收视达16.8亿人次,接近2024年全年总量的2倍,其中34部作品收视破千万。省级卫视剧场化运营成效显著,东方卫视“品质东方・微剧场”以14部作品、3.1亿总收视人次位居榜首,形成品牌效应。
在文化出海方面,主流媒体构建多语种、多渠道传播网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釉色伊人》推出英语、阿拉伯语、波斯语等多版本,向全球展示中华传统文化魅力;苏州广电《一梦枕星河》登陆新加坡me WATCH平台及新传媒8频道;上海广电成立“东方智媒城微短剧出海中心”,推动优质内容进入欧美、日韩市场,让微短剧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助力文明交流互鉴。

主流媒体引领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25年微短剧行业的爆发式发展,本质上是主流媒体发挥引领作用、推动行业规范化、精品化的转型成果。在总局政策引导下,主流媒体通过内容创新、题材拓展、生态构建、技术赋能与国际传播,彻底改变了微短剧 “草根化” 的行业印象,使其成为反映新时代实践、传播主流价值、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各地的实践充分证明,将地方文化特色与“微短剧+” 模式深度结合,既能激活地域文化活力,更能为行业发展提供多元路径。未来,随着融合模式的持续深化与出海战略的稳步推进,微短剧行业将进一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