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外防寒燥,内温脾肾

更多精彩扫码观看
今年11月22日是小雪节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祈君介绍,小雪是冬季第二个节气,意味着天气进一步转寒,降水渐由雨转为雪,但雪势尚微,落地易融。祈君表示,此时北方已普遍供暖,室内外温差大,空气干燥;南方湿冷交加,“冬燥”与“寒湿”并存,人体易受寒邪、燥邪侵袭。因此,小雪养生应以御寒保暖、润燥生津、温补脾肾为主,兼顾调畅情志、适度运动。
祈君建议,随着气温逐渐降低,起居宜“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建议夜晚11点前入睡,日出后起床,以养人体阳气。室内保暖之余需每日通风1至2次,每次约15分钟。若室内空气干燥,可使用加湿器或放置一盆清水,以维持湿度。着装方面,祈君推荐“洋葱式穿衣法”,便于随温度调节。尤其需护好颈、腰、足三处,避免寒邪入侵。睡前可以用温水泡脚,加入少许艾叶或生姜,可温经散寒、促进血液循环,有助安眠。
“饮食宜温补兼顾润燥。”祈君说,可选羊肉、牛肉、山药、栗子等温性食材,做羊肉萝卜汤、山药小米粥,以健脾胃、补阳气。搭配梨、百合、银耳等润燥之品,如冰糖炖雪梨、银耳百合羹,缓解口燥与肤干。注意少食生冷寒凉、辛辣燥热及肥甘厚味,腌制食品也应适量,高血压患者尤需注意,以免伤脾生湿或加重肾负担。
运动方面,祈君表示可以选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慢跑等和缓类项目,时间以日间阳气较盛时为佳,如上午或中午,避免大风严寒天气。运动强度以身体微热、不见大汗为宜,以防阳气外泄,违背冬藏之道。
小雪后昼短夜长,人易情绪低落。“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晒太阳,尤其是在上午,阳光能驱散阴霾,让人心情开朗。”祈君说,也可以多听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或进行阅读、书法等让人内心宁静的活动。
“小雪时节,容易发生感冒、皮肤干燥、关节疼痛及咳嗽等不适,大多因为寒燥外袭、津液失调。”祈君介绍,感冒初期,可以喝生姜红糖水或葱白水发汗散寒;皮肤干燥者宜减少洗浴次数,浴后及时涂抹润肤品,饮食中增加胡萝卜、南瓜等富含维生素A之品类,或服百合莲子粥以润肺泽肤;关节疼痛的人应注意局部保暖,可用热敷或艾灸以温通祛寒;口干咳嗽者,可食用冰糖雪梨、麦冬枸杞茶等生津润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