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评论

【丝路话语】加油站偷油又偷税,监管需法办又技防

2025-11-21 11:09 来源: 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作者: 汪昌莲

□ 汪昌莲

如今,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6亿辆,其中3.2亿辆是燃油车。对亿万车主来说,去加油站加油是再日常不过的消费场景,每一滴油都关乎出行成本与切身利益。然而,“加油量不够”“被偷油”的声音却屡屡曝光,让车主平添疑惑。一边是监管部门的持续严查、消费者的主动监督,另一边却仍有加油站能“暗度陈仓”实施作弊。(11月20日央视新闻)

近日,加油站“偷油又偷税”事件,再度引发社会关注。一些不法经营者通过篡改计量装置、虚开发票、隐瞒真实销量等手段,既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逃避国家税收监管,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此类行为,看似“小恶”,实则危害深远。治理此类乱象,不能仅靠舆论曝光后的“一阵风”,更需监管亮剑,以“法办”形成震慑,以“技防”筑牢防线,双管齐下,方能根治顽疾。

“偷油”是明抢,“偷税”是暗夺。消费者加满一箱油,实际所得却“缺斤短两”,这是对诚信交易底线的践踏;而通过技术手段隐匿真实销量,逃避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法定纳税义务,则是对国家财政根基的侵蚀。二者叠加,不仅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动摇了公众对商业诚信与法治秩序的信任。对此,监管必须亮剑,形成高压态势。

法办是监管的底线与利剑。对查实的偷油偷税行为,必须依法顶格处理,绝不姑息。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应联合税务、公安等多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对涉事加油站吊销执照、罚款追缴,对责任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另一方面,要建立“黑名单”制度,将违法主体纳入信用惩戒体系,限制其市场准入,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唯有如此,才能震慑潜在的效仿者,重塑行业敬畏之心。

然而,仅靠事后追责的“法办”仍显被动。面对隐蔽性强、技术化高的违法行为,监管更需前移关口,以“技防”提升治理效能。当前,许多加油站已配备税控加油机、远程数据监控系统,但部分设备存在数据篡改漏洞或监管盲区。对此,监管部门应推动技术升级,强制推广具备加密传输、实时上传、防篡改功能的智能税控系统,实现“加油量-销售额-纳税额”全流程闭环监管。同时,可引入大数据分析,对异常交易、销量波动、发票开具等数据进行智能预警,变“人海战术”为“精准打击”。

当然,监管的最终目的不是“罚”,而是“治”。在强化执法与技防的同时,也应引导行业自律,推动加油站协会制定诚信经营标准,开展“放心加油站”评选,以正向激励促进行业整体提升。同时,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鼓励公众监督,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治理体系。

“小油枪”背后是“大民生”与“大税收”。治理加油站偷油偷税,既是对消费者钱包的守护,也是对国家税法尊严的捍卫。监管唯有以法为剑、以技为盾,刚柔并济、标本兼治,方能让每一滴油都“明码标价”,让每一分税都“颗粒归仓”。这不仅是市场秩序的保障,更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